新闻中心

美联·公园前系列软文二——巧户型开启公园生活

关键词:美联地产 时间:2007年11月7日16:35

巧户型开启公园生活
——美联•公园前现场售楼处及样板生活空间即将公开

    “早上八点从容出门,踏上小区门口轻轨,快速到达汉口武广商圈,轻松迈进办公室;虽然家不在江南,但假日有闲也可携亲邀友,到小区对面的堤角公园领略廊桥水榭的江南风韵;两房面积不大,可功能齐全,尺度宜人,而且月供轻松;小区里四季美景,赏心悦目,与对面堤角公园相映成趣,欣赏公园美景,入住花园社区,自在享受健康生态生活。”
    这就是美联•公园前。
    美联•公园前是武汉本土新锐地产——美联地产的又一力作,项目位于汉口解放大道2803号,堤角公园正对面,总建面约10万方,总户数1242户,整个小区由7栋多层,7栋小高层组成,是堤角区域目前唯一一个规模开发的新小区。


小巧户型,60-90㎡创意居家


   “户型面积大,户型功能差,居住档次低”一度曾是武汉房地产市场的普遍现象,由此一方面形成大量面积过大、品质较差的空置房,另一方面大面积房型所带来的高总价,令许多市民急于改善居住水平的好梦难圆。
    作为政府主导的小户型商品房项目,美联•公园前自规划之初就以60-90㎡的实用两居为主力户型,而这一前瞻性的规划思路与“国六条”不谋而合。14栋多层、小高层建筑栉比排列,营造舒适惬意的人居环境,高得房率,紧凑实用;60-90㎡的户型空间,紧凑合理,精巧舒适,无暗房设计保证了所有房间均可直接采光,南北对流的格局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流通,卧室和客厅均以人性化的尺度设置居住空间,不仅在面积上保证了居住的舒适,在功能上无门窗间隔也保证了家居摆放的完整。
    美联•公园前的户型设计不仅在细节的处理上精湛到位,在实用面积上也力求****让利居住者。部分户型入户花园的设计,让空间更加灵动,入户花园可以作为卧室,亦或书房、阳光房……大阳台、入户花园仅算一半面积,额外搭送的这些面积区间更让人惊喜不已。精巧的户型设计,既适合年轻人打造浪漫二人世界,也满足老两口建立安闲港湾,分则为两个独立巧户型,合则为两代居,满足了老年人与子女“分而不离”的居住需求。

轻轨线上,便捷交通便利生活
 

   “是不是市中心无所谓,关键是交通要方便”,这是当下许多人购房的心声。美联•公园前地处解放大道,拥有便捷的交通路网、快捷的城市轻轨,往来通畅,出行自在。
    美联•公园前东接繁华的城市主干道解放大道,4、717、727、509、412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从社区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到达武汉三镇各大区域。正在紧张施工中的轨道1号线轻轨工程,东段从黄浦路站起,下穿长江二桥,沿解放大道向东,到堤角站止,其堤角总站落户小区门口解放大道上。城市轻轨如同自己的私家车,便捷穿行大汉口,一站式轻松享受城市生活。
    除此之外,市政建设中的大型桥梁工程,也为美联•公园前的便捷交通带来了福音。正在修建中的天兴洲大桥连通堤角和青山,成为汉口中环线上的重要枢纽;即将修建的二七长江大桥贯通堤角与徐东,属规划中的江城二环线两条过江通道之一。随着两座大桥的开通以及解放大道的繁华延伸,堤角区域将成为二环线与中环线边的重要枢纽,美联•公园前项目将拥有更加便利的城市生活。

公园社区,健康生态从容享受

    把居住空间与公园结合起来,从古至今都是人们追求的居住理想,100多年以来,“住在公园边”无一例外地都是豪宅名苑。美联•公园前却把这块欣赏公园美景第一排的好位子留给了更多的渴望“优居”的人!
    美联•公园前对面就是武汉市唯一一座20万方江南园林公园堤角公园,生态环境优越,园内垂柳依依,湖水粼粼,亭台楼阁尽显楚风汉韵。公园不仅仅是绿地与鲜氧,同时也给人提供一个亲切的情感交流空间,阳光下,不仅绿叶可以发生光合作用,人也可以在轻松随意的公园氛围里,将冷漠和疏远的城市表情转换为公元前那个年代睦邻间的友好和无间。
    美联•公园前不仅与堤角公园隔街相望,感受城市绿肺,而且在小区景观设计上别具匠心,使“家”和“公园”两个意向浑然一体,以大树、草坪、坡地营造原生态养生环境,以花草、栈道、小景创建趣味生活空间,满足居住者赏景、漫步和活动健身的需要。花园式的社区与对面的堤角公园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同时,回归自然、回归人性、回归简约的规划理念,避免了在建筑风格和技术方面的炫奇斗巧,降低了对生态资源的消耗。把家安在公园前,不仅购房者的住宅景观得到保障,更保证了居所的升值空间。2007年4月美联•公园前项目荣获“中国绿色地产品牌十大园林景观楼盘”奖。

    美联•公园前,以60-90平方米的小巧户型设计,携20万方江南园林公园的生态园林,以低总价高性价比,引领住房消费的理性回归,让更多的武汉人享受健康生态的生活。现场售楼处及样板生活空间即将公开,欢迎您现场品鉴。

(05.11.1刊登于《武汉晨报》《长江商报》)